close

 

 

【喚醒靈魂:表達性藝術】三日工作坊

 

老實說要參加這樣的工作坊對一個英文文盲來說,真的很吃力!!!全程都要倚賴翻譯,肯定有很多環節被我漏掉了... 懊惱之餘我不斷想到芷俞老師跟我說過的:「你一定要了解為什麼嗎?不能就這樣去感覺嗎?」哈哈.. 是啊!我一定要探究到為什麼嗎?難道不能讓自己就放鬆的去體驗所有的一切?!芷俞老師當初看似輕鬆的跟我聊天,卻給我全新的概念看待自己!雖然參加了三天的工作坊,對於什麼是表達性藝術,我還真表達不出來,但是過程中的體驗倒是很有趣的,我發現,在觀察自己腦袋的運作也非常有趣,哈哈~

 

Margo老師說每一次的工作坊,一定會準備花與蠟燭,好浪漫啊~~~ 來到台灣當然不例外,圓圈中的花束很漂亮。三天當中Paolo老師很輕鬆的帶著所有的活動,最有趣的是所有的活動都不會有預設立場,老師經常站在大家之中感覺整個場子的氛圍,然後調整他要做的活動內容,也許是參加的夥伴本來就對這方面有所接觸,因此大家都很期待老師會做出什麼樣的安排... 這三天的工作坊很棒的是把所有的藝術都揉合了,並沒有區分視覺、音樂或是舞蹈戲劇等等藝術,所有的藝術本來就在我們之中,只要你願意相信你的身體,藝術會自然的流露出來。

 

相對的我也很羨慕大家對兩位遠道而來老師的仁慈,我知道在我自己的課程中若我誠實的告訴學員:「我現在不知道要做什麼.. 讓我感覺一下...」肯定會被大卸八塊,哈哈!是因為外國的月亮比較圓嗎?雖然在課程中我們的確得不斷的去感覺整個場子內氛圍,要不斷的微調,不過我們並不會誠實的告訴學員:「我還在感覺~」這樣馬上會被貼上「不專業」的標籤,接下來要做什麼都要加成的費功夫了~~ 因此在我心裏頭往往有好多個版本,站上台感覺到學員我才會知道我要用哪一個版本,講哪個笑話或是舉什麼例子,這一切要感謝聖達瑪給我的訓練!在聖達瑪課程中感受全場氛圍的同時,課程總是是持續進行的,更厲害的是不只有講師在台上要感受現場的流,所有的工作人員也都要跟著講師的流做適當的調整與協助,不只是協助講師,也要同時協助彼此之間!每一堂課下來都要徹底的討論自己的障礙與建議,怎麼做會更棒!但也因為這樣的free,讓我可以很放鬆的去咀嚼我所經驗的,完全打破了要在第一時間歸納出自己的收穫這個慣性。

 

所有的活動讓我到現在想到都還會笑出來的,就是第一天上午的「螞蟻」了吧~~老師要大家兩人一組,自行決定誰是螞蟻誰是蛇,由於個人偏好的關係,我馬上就挑選了蛇,ok!所有的蛇先到台下當觀眾,螞蟻留在台上,經由老師下指導棋讓台上的人扮演同一個蟻窩的螞蟻,大家絞盡腦汁把自己對螞蟻的印象都掏出來了,這時候我才發現我對螞蟻還真的有夠不熟的,演了兩輪的螞蟻,換我們上場啦!心裏還在納悶老師會怎麼出蛇這個功課,就聽到老師說:「一樣的條件,演螞蟻。」大家一陣錯愕,那... 蛇呢?自始至終蛇都沒有出現過,哈哈哈哈!!!!中午吃飯時一位夥伴還是感到疑惑:「所以我們演了一個上午的螞蟻是要做什麼?」為此我笑了好久~ 現在想起來還是忍不住要笑呢!

 

  在蟻洞中排成一列的螞蟻

 

來說說我最感興趣的吧~很開心這一次工作坊大部分時間是在戲劇上頭,表演時大家都帶著面具,每個人看起來都是一樣的,不會有任何的表情,所有的呈現都靠自己的肢體動作,老師的指令不多,讓我印象很深的是最初的體驗,老師會說出各種情境,要在短短的幾秒鐘表現出自己在那樣情境會有什麼狀態,比如走在路上突然下起雨來,你的反應是什麼?就把這個反應表現出來,很快速的老師又會換下一個情境,在這樣過程中會發現,原來自己並不是像自己所以為的那樣了解自己,當題目出現的一瞬間,很多時候我是想像一個人會怎麼反應,但這個人未必是我自己,因為在短時間內我並不知道若是我我會怎麼反應,看到這裡的你,你知道自己每一個當下會是什麼樣子嗎?


我想起了前幾年在大開劇團的表演課程,我參加了兩期,第一次演鬼,第二次演瘋子,兩次的經驗都是我不斷的去想像我是這個角色會有什麼感受,然後表演出來,因此在工作坊戲劇的活動中,我也會不由自主的運用這樣的方法,我記不得真實的自己會如何反應,要我演一個人似乎比真實的呈現自己還要容易啊.... 我很開心可以有這樣的發現。

 

       

 

我也發現,當我在台上扮演著著一個角色,我可以很安心的把我內在不想被看見的那一面「表演」出來,我自小就很敏感,人與人之間都會有安全距離,而我的安全距離比一般人還要大一點,為了要適應這個社會我勢必得把這個面相的自己藏起來,為了「藏起來」可真讓我吃足的苦頭,我在人群中就是不自在,即使是簡單的微笑我都得用擠的,當然我不可能完全變成一個外向的人,但基本的禮貌與互動也是可以透過練習慢慢熟悉,載工作坊當中我們戴起一模一樣的面具,但平常我們也是戴著微笑有禮貌的面具,戴著身為女兒、身為媽媽、身為朋友、身為同事等等的面具,可以戴上一個面無表情的白面具,頓時也讓我鬆一口氣,在面具裡頭我可以放鬆的沒有表情,哈哈... 在台上,只要有人靠近,我就本能的彈開,我不斷的要與每一個人保持距離,注意力完全在周遭的「距離」,非常有趣!我壓根就不在乎在身邊的人是誰,男女老少高矮胖瘦都不重要,重點在「保持距離」,我看著自己在台上謹慎的移動,心裏頭忍不住大笑,天啊!我根本不知道要跟什麼保持距離,太有趣了!我看不見自己,看不見別人,我完全沉浸在自己的恐懼當中,我讓自己這樣活了多久呢?!

 

這輩子我都忙著隱藏自己的恐懼,這幾年忙著突破自己的恐懼,每一個階段都有不同的收穫,一定要肯定自己的進步,有時候我回想起這幾年,自己都會被自己感動,哈哈!好幾次我感謝我自己的願意,我看見恐懼對我影的影響越來越小,越來越小,而這一次我就是放縱我的恐懼,我放大那小小的恐懼,讓自己回到小時候那種驚慌失措,就這樣讓我肆無忌憚的測量我的安全距離,漸漸的我也發現我可以越來越放鬆,我的身體不再那麼緊繃,距離也不是那麼重要了,有趣的是當距離變得不重要,我也可以注意到身邊的人是男是女,雖然同樣一張白色面具,但我可以看見他的服裝,我可以感受到他的存在,慢慢的我發現我在人群中的動作越來越自在,我經歷過對抗、壓抑自己的陰影,也經歷過一心想突破自己的邊界,這一年我承認它的存在,舞台上我把內在那一絲的恐懼透過表演給釋放出來,然後我笑了,頭一回我忍不住要用「可愛」形容自己。

 

 

         

 

我很喜歡在最後大家把面具、陶土圍著中央花朵的曼陀羅,這是每一個人的某個部分,我們都戴著面具,我並不認為戴面具是錯的,即使是神都會有千變萬化的樣貌出現,面具是我們很重要的工具,只是我們一定要知道自己現在戴的是什麼樣的面具,為什麼?做什麼?最重要的是永遠記得自己內在的初心,只有連結自己的初心,我們才不會成為面具~~ 這些道理過去我懂,也感受過,但這一回讓我更深的體驗到面具力量!我相信總有一天我的千變萬化不只是變換面具而已,而是自然的由內在發散出來,各個面相不同的我!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Marga觀·療實驗室 的頭像
    Marga觀·療實驗室

    第437號貓腳印

    Marga觀·療實驗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